西部第一学府四川大学是一所人文底蕴深厚、办学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轮合并组建而成,并由此拉开了全国性高校体制改革的序幕。原四川大学肇基于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原成都科技大学是新中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理工院校;原华西医科大学肇基于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会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西式大学和国内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
三强联合后组建的新川大围绕创建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的奋斗目标,贯彻“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践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校训,形成了“严谨、勤奋、求是、创新”的川大精神,建立起“以院系为管理重心,以教师为办学主体,以学生为育人中心”的管理运行新机制,提出了“精英教育、质量为本、科教结合、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确立了“具有崇高理想信念、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人才培养目标。
这所大师云集、群贤毕至的百年名校先后汇聚了历史学家顾颉刚、文学家李劼人、美学家朱光潜、物理学家吴大猷、植物学家方文培、卫生学家陈志潜、数学家柯召。革命老人吴玉章、张澜曾执掌校务,共和国开国元勋朱德、国家主席杨尚昆、文坛巨匠郭沫若、人民作家巴金曾在川大求学。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64位是川大校友。
科研实力雄厚的川大不断涌现重大标志性成果,2017年度国内科技论文发表数位列全国高校第5,SCI收录论文数位列全国第5。人文社科领域成就斐然,先后编撰出版了《汉语大字典》、《全宋文》、《中国道教史》、《儒藏》等巨著。
川大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目前,学校已与35个国家和地区的286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港澳台等33个国家和地区的220所国际知名大学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联合培养体系。与韩国、美国、比利时的5所大学合作共建了5所孔子学院。
“天下未乱蜀先乱”,作为一个自古以来就富于抗争精神的省份,四川为中国革命贡献了众多开国将帅,作为“保路运动”策源地见证了清朝的覆灭,抗战中又作为大后方基本盘贡献了大量兵员和资源苦撑八年直到胜利。处在这种特殊环境下的四川大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杨闇公、刘伯坚、恽代英、江竹筠等烈士都是川大校友。关押在歌乐山、渣滓洞集中营的进步青年中也不乏川大学子,他们在黎明前夜慷慨就义,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不朽的“红岩精神”。
川大的国家级特色专业 :新闻学、动画、信息安全、核工程与核技术、水利水电工程、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轻化工程、法医学、历史学、生物科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药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英语、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护理学、制药工程、经济学、土木工程、基础医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医学信息工程。川大的数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和护理学入选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在2019年5月ESI排名中川大进步明显,国际排名从3月份的293名跃升至277名,提升了16个名次。截至目前,川大进入ESI前1%学科包括:化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物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工程学、数学、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精神病学/心理学、免疫学、环境科学/生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