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实,天下安。”粮食自古以来就是安天下之本。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和粮食安全。尤其是在疫情之下,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百姓“米袋子”,全面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藏粮于农,牢牢端稳“中国饭碗”。俗话说,五谷丰则民心安。去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18连丰”,粮食安全之基更加牢固。当前,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和疫情常态化防控的特殊大背景下,粮食生产和安全问题就更加凸显其战略意义。越是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越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不断夯实“粮食之基”,始终端牢“中国饭碗”。各地要坚持“稳”字当头,既要稳面积、稳产能,又要稳质量,稳效率。尤其是要继续采取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工程、休耕轮作等办法,守牢18亿亩耕地的“红线”、“底线”,确保藏粮于农、藏粮于地,让中国人的饭碗装满“中国粮”。
科技兴农,加快推进“智慧农业”。科技是“利器”,是推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动能。近年来,随着科技愈加广泛的应用到农业耕种,诸如“云种田”、机器人除草、智慧温室等大力兴起,科技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种植效率,而且极大的提高了产出率。立足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各地必须紧紧扭住科技兴农的“牛鼻子”,既要聚焦生物育种、农机装备、绿色生产等领域,加快研发、创新技术,突破一批关键核心和“卡脖子”技术;同时,又要全力建设数字乡村、发展农村电商,推动农村三产融合,特别是要集成应用农业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打造“互联网+农业产业”“数字+智慧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努力用科技这把“金钥匙”打开乡村振兴的“致富门”。
节约粮食,坚决摒弃“舌尖浪费”。民以食为天。对于一个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吃饭问题始终是第一位的大事。粮食丰收的同时,我们还要坚决反对浪费,继续念好粮食“节约经”。一方面,要树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理念,全社会要从日常抓起,从餐饮业抓起,坚定不移实行“光盘行动”,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不断推动健康、理性的饮食文明、文化渐形渐成。另一方面,要从每个家庭抓起,让节约粮食成为每一个人的日常习惯。比如,吃饭时,根据自己的食量,吃多少,盛多少,不要“眼大肚小”,吃不完的食物,应打包带走。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把厉行节约当成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就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节约粮食的践行者。
大国粮仓稳,国家根基牢。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大局,关系民生福祉。只要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的谨慎、自力更生的自强、勤俭节约的美德,人人参与、起而行之,就定能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更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