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上门4个小时电话多少_500元3小时快餐不限次数_微信600三小时全套人到付款

主题分类
  • 默认排序
  • 热度排序
  • 杨开慧同志纪念馆现场教学

    •  杨开慧同志,号霞,字云锦,是湖南长沙板仓人(现长沙县开慧镇),杨昌济之女。杨开慧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1920年冬,杨开慧和毛泽东结婚,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毛泽东的助手。1930年10月,杨开慧被捕,她拒绝退党并坚决反对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随之被害。1957年毛泽东为纪念杨开慧特写了《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一首,赞其为"骄杨"。    杨开慧同志故居在长沙市东北约60公里的板仓。故居前临公路,后枕小山。四周有松柏、香樟、翠竹环绕。故居为一农舍,依地势分三阶梯共三进,面阔3间,土砖墙,小青瓦,大小房间共28间。其父母卧室和本人的住房等均作原状陈列。杨开慧纪念馆由杨开慧故居、杨开慧烈士陵园、杨公庙、陈列馆四部分组成,占地面积120亩,是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滴水洞现场教学

    •  滴水洞,位于湖南省韶山市毛泽东铜像以西约四公里处的峡谷中。修建时称二0三工程,对外是军事禁区,毛泽东曾在“滴水洞”与世隔绝11天,自然而然对外留下了极端神秘,中国高层和社会上都曾一度众说纷纭,传得沸沸扬扬。洞中碧峰翠岭,茂林修竹,山花野草,舞蝶鸣禽,自然景观清雅绝伦。《毛氏族谱》曾赞之曰:“一钩流水一拳山,虎踞龙盘在此间;灵秀聚钟人莫识,石桥如锁几重关。”滴水洞的景观集造化之神秀,萃人文之盛事,因而蜚声海内外,吸引游人如织,这颗被人们喻为湖南“山水明珠”的“西方山洞”开放20年来,先后接待国内外游客1500多万人次。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曾欣然前往浏览。其中还有著名党史专家冯文彬,他曾这样赞誉滴水洞风光:“三湘灵秀地,洞中别有天。”
  • 橘子洲现场教学

    •  橘子洲,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境内,是湘江的一个江心小岛,长约五公里,自古以来便是湖南省著名的旅游胜地,形成于公元三零五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她是一座承接历史的桥。她浸染着湖湘文化,形成了浓厚的历史底蕴。古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就在这里。杜甫曾为此写下了‘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的诗句。宋肖大经的《肖夏诗》誉称橘洲为‘小蓬莱’,潇湘江上,二三更里有渔歌的名联至今仍脍炙人口。南面朱熹、张轼往来于岳麓书院与城南书院讲学过江的朱张渡,诠释着八百年前湖湘子弟求学的盛况;水陆寺、拱极楼讲述着元代宗教文化的兴盛;曾国藩操练水上湘军的号声依稀回荡在橘洲上空;饱经风霜的外国领事馆、高级别墅则见证着长沙开埠后的历史;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发出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问更改写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 雷锋同志故居现场教学

    •  雷锋同志,原名雷正兴,中国湖南人 ,1940年出生。他1954年(14岁)的时候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之后在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同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短暂的一生中帮助了无数人。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    雷锋同志故居位于望城区今雷锋镇雷锋村简家塘。故居原为地主谭四滚子庄屋,因雷锋祖辈佃种谭家的田而住在谭家的庄屋内。庄屋原有房屋两进12间,三面环山,西面为塘。1940年12月18日至1956年11月,雷锋在此生活了16年。1966年冬,省、市政府征地7240平方米,在雷锋家乡柳塘湾开始建立雷锋纪念馆。主体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1968年11月20日落成开放。纪念馆坐北朝南,古朴典雅。四周以墙围成庭院,院内植各界赠送的名贵花木。1990年县政府拨款进行扩建,建有门楼、雷锋塑像、广场、停车场、商业服务楼等。同时,在雷锋母校——安庆乡荷叶坝小学建有由雕塑家李叔平、雷宜锌、钱海源创作的群雕“雷锋叔叔永远和我们在一起”。"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我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
  • 毛泽东同志遗物馆现场教学

    •  毛泽东同志遗物馆坐落于湖南省韶山市,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其中陈列布展等面积8400平方米。于2008年12月26日建成开放。它集传统与现代于一身,与韶山周边环境融洽而和谐。通透的建筑风格与北京中南海清代园林建筑的装饰元素重叠,给人以走进毛泽东当年生活环境的感觉。毛泽东遗物馆共分为“勤政为民 鞠躬尽瘁”、“反奢倡俭 清廉如水”、“博学多思 孜孜不倦”、“亲情如歌 友谊似海”和“雅情逸趣 坦荡襟怀”等5个部分,展品有800余件,分别展示了毛主席日常生活多个方面的真实情况。其中包括:毛主席用过的一块有54个补丁的毛巾,事无巨细一一开列的日常开支表,1972年接见尼克松时穿过的中山装,青少年时期用过的桐油灯以及杨开慧用过的挂钟等。另外,遗物馆即将展出的多件毛泽东书信及诗词手迹,均是第一次公开披露。这些遗物见证了一位伟大人民领袖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道德品格、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鲜明的个性特征。
  • 彭德怀同志故居现场教学

    •  彭德怀同志,湖南湘潭人,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曾在抗日战争中发动百团大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在正面战场取得了重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第一任国防部部长、中共第六至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于1950年7月31日,被授予“朝鲜英雄”称号。    彭德怀同志故居,位于湖南省湘潭县乌石镇乌石村彭家围子,始建于1925年,故居现存建筑是彭德怀为湘军任团长时出资修建,是彭德怀早年居住地,也是其投身革命后在家乡唯一长时间居住活动的场所。与邻近的韶山毛泽东故居、宁乡花明楼刘少奇故居形成了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伟人纪念地"金三角"。    彭德怀同志纪念馆于1998年彭德怀诞辰100周年之际建成开馆,是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彭德怀故居为依托建立起来的全国唯一一座完整、系统地介绍彭德怀同志生平业绩的传记性专馆。
  • 南岸私塾旧址现场教学

    •  南岸私塾旧址位于毛泽东同志故居西侧。始建于清代。青砖青瓦,白色粉墙,建筑面积几近400平方米。原为邹姓祠堂公产,右侧曾办私塾。1901年毛泽东八岁时曾发蒙于此,读书两年。塾师邹春培先教毛泽东《三字经》、《百家姓》,接着教《论语》、《诗经》、《孟子》等儒家经典。毛泽东刻苦攻读,并深受古代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在这里,留下了毛泽东少年时代求学的印痕,也是毛泽东书法的起源地。走入南岸私塾,站在毛主席曾经就读的旧书桌旁,仿佛又听见当年学生们摇头晃脑的朗朗读书声;看见了少年毛泽东孜孜不倦,刻苦求学的身影。    解放后南岸为本地农民住,1965年由国家征收。1968年经韶山革命纪念地建设办公室和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主持,进行过全面维修,使私塾旧址保持当年原貌,是年年底开放至今。    1972年9月,南岸被列为湖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10月湖南省人民政府颁文,把南岸包括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毛泽东故居范围内。
  • 橘子洲现场教学

    •  橘子洲,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境内,是湘江的一个江心小岛,长约五公里,自古以来便是湖南省著名的旅游胜地,形成于公元三零五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她是一座承接历史的桥。她浸染着湖湘文化,形成了浓厚的历史底蕴。古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就在这里。杜甫曾为此写下了‘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的诗句。宋肖大经的《肖夏诗》誉称橘洲为‘小蓬莱’,潇湘江上,二三更里有渔歌的名联至今仍脍炙人口。南面朱熹、张轼往来于岳麓书院与城南书院讲学过江的朱张渡,诠释着八百年前湖湘子弟求学的盛况;水陆寺、拱极楼讲述着元代宗教文化的兴盛;曾国藩操练水上湘军的号声依稀回荡在橘洲上空;饱经风霜的外国领事馆、高级别墅则见证着长沙开埠后的历史;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发出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问更改写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 韶峰现场教学

    •  韶峰    韶峰位于毛泽东同志故居西南部直线距离3.5公里处,海拔518.9米,为韶山第一高峰,又叫仙女山峰。因为独秀于群山环抱之中,素有“跻其巅俯视群山若子孙,南岳洞庭望之若既”的美妙传说。海拔518.9米。是南岳山脉第七十一峰,比第七十二峰的长沙岳麓山云麓峰高出200多米。    地理文化    韶峰耸翠是韶山八景中的第一景,她秀丽挺拔,以雄伟陡峭居湘乡、宁乡、韶山交界处。登高远眺,韶山风物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有天高地远之感。    韶峰群山环抱,茂竹修林,整个山峰俏丽俊秀松柏成林,著名的韶山河飞垫越古,景色壮观。良好生态环境,也是产茶好地方。    韶峰因有“韶乐”的传说,故又被誉为“音乐之峰”。韶峰亦名仙女山、仙顶灵峰。据清光绪《湘潭县志》载,桓氏三女从长沙来,择此筑庵,静心修炼,乃白日升仙。这一说使韶峰披上了神秘的色彩,同时也使这充满刚阳之气的山峰,带上了女性的阴柔之美。    韶峰顶上唐时有韶峰庵,后来有仙顶灵庙,俱毁。1993 年在峰顶修复了古寺庙,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词:韶峰古寺。寺殿门联为:“舜帝南巡奏扬韶乐传天下;红日东出播种福田在人间。寺分上下两层,下层为一大厅,厅正中南向塑有舜帝金身,北向则为娥皇、女英。舜帝显得雍容慈祥,二妃眼含凄切。舜帝左右靠墙处,有彩塑四大金刚,三面墙顶塑有二十四位诸天、十八位罗汉,神态、装束各异,栩栩如生。上层又作观日台。韶峰寺——观日台(观日阁)采用仿金字塔造型,底边四角均为75°。这种结构稳定、坚固、抗震、防强风,又能收到金字塔效应:人处塔中,身心格外舒畅,并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同时,韶峰寺——观日阁又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意蕴:其下部为正方形,上部为圆锥形,寺体由方而圆,愈上愈尖,至顶部缀有一颗铮亮的银色金属球,球上,一柄钢针直插蓝天。    登韶峰,有专线公路,也有索道。索道从山腰诗词碑林处起步至韶峰寺,水平线长712米,共有双人吊椅50套。索道不仅便于游人登山,也自成一景, 人们称为江南第一索道。    历史传说    一、舜帝南巡:    相传舜帝南    巡时携宫女,奏韶乐,在韶峰尽情消遣而留连忘返。后人根据传说在韶峰之颠修建了一座别致的庙宇——韶峰古寺。寺内圣帝,舜帝,千手观音等近百尊神态各异的菩萨栩栩如生,虔诚的和尚念经唱典,朝拜的游客在烟舞缭绕中祈保平安,发达,身临其境使人仿佛成了神的信徒,仙的读者,琐事红尘,陡然忘却。    二、仙女峰:    韶峰又名仙女峰、仙顶灵峰,皆与韶氏三女升仙事有关。王运在光绪刊《湘潭县志》中载: 西北山之首曰韶山。西界湘乡,东为书堂山。云湖水出焉,东南流七十里入于涟。其中多竹、兰、石炭。旧云:韶山氏三女山居学道,凤衔天书至而仙去。山上有凤音亭,其阴有东台、桃花洞。 登临韶峰,气象万千,晴好之日,湘潭、湘乡、宁乡三县,大好河山,尽收眼底;或于夏日凌晨,观日出,只见一轮金太阳,为白云彩霞烘裹,破晓而升,俨如一幅奇特壮美的画卷。    三、胭脂古井:    位于韶峰南面山腰。古井泉水细流,不管天晴下雨,均略呈现红色。相传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曾在此梳洗,以井为镜,为慎将胭脂落入井中,遂使井水变色。现古井犹在,但仅当红霞倒映时,胭脂色才可相见。    四、圣帝选址:    圣帝到韶峰意在此设神殿,惹当地龙神虎神不满,神圣帝大怒将其镇在龙头山和虎歇坪。次日,圣帝飞离韶峰到衡山,俯瞰七十二峰,峰峰相应,决定在南岳设立神殿,主宰七十二峰,除暴安良。后来,人们在韶峰修造庙宇,名为“仙顶灵庙”,又叫“圣帝庙”。    五、凤舞韶山:    韶山仙女庵后面,有一座飞檐翘角的凤仪亭,凤仪亭虽然构造简单,却用工细腻,美观大方。凤仪亭旁边原来有一棵古老的梧桐树。“凤仪亭址”是韶山八景之二。相传还是在舜帝南巡到韶山奏韶乐,引凤来仪。后来,凤凰随着舜帝到了九嶷山。舜帝在九嶷山升天后,凤凰又回到了韶山。每当彩霞挂在天边的时候,凤凰就翩翩起舞,鸣歌奏乐,凤音在韶峰的树林间回荡,直飘到远方。人们日夜思念凤凰,称韶峰山脚下的石桥为“凤音桥”,称传递凤音的大坪乡为凤音乡,在原来的梧桐树旁边,精心修造了一座“凤仪亭”,山北面坡上修有一座“接凤亭”,只是人们再也听不到和悦的凤音了。    著名景观    以韶峰为中心的“韶山八景”:韶峰耸翠、塔岭晴霞、仙女茅庵、凤仪亭址、胭脂古井、石壁流泉、顿石成门、石屋清风独具风韵,令游人心驰神往,留连忘返。“韶山八景”的每一景点,都有动人的掌故,载入了《湘潭县志》或湖南省志《广舆记·卧游册》之中,脍炙人口、广为流传。自古至今,许多名人骚客在这里舞文弄墨,最为完整的要算清代文人毛兰芳年作《韶山八景·浪淘沙八首》。    韶峰耸翠,在韶峰的顶端,“峭壁插霄间,朴压群山。箭韶流响白云关,绝顶才宽三五尺,秀挹天颜……万古头颅新色相,月挂金环。”    凤仪亭址,就是为纪念当年那位奏《韶乐》的舜帝“引凤来仪”而修建的“引凤亭”。元代诗人湘乡知州王文彪曾在此留下名句:“玉洞桃花今寂寞,凤音亭下竹风生”。    韶峰山腰的一泉,水涌终年不断,谓之胭脂古井,井内水呈红色。相传舜帝在韶山狩猎和耕种时,带着娥皇和女英两位爱妃在韶山居住。两妃以水井为镜,每日对镜梳头,梳洗时,脸上的胭脂掉藩水井,染成红色,故井泉一片粉红。    自古而今,人们总以“仙境”象征美好,殊不知韶峰山上就有个成仙之地——“仙女茅庵”。相传在唐代,韶民恒氏三女,居山学道,为善积德,心无旁鹜,至诚至切,终日食桃而生,感动上苍。有一天,一个漂亮的凤凰口衔天书而至,背着三女上天成仙去了。仙女庵,至今还留存着一座房子,当地人传说是三女仙修造的茅庵,到民国8年,茅屋改成了瓦房,至今庵内仍香火不断。现在,庵里住着一位96岁高龄的老僧,叫章纯民。1988年11月,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省政协主席刘正,特地在韶山滴水洞接见了这位老人,为表彰老人终身在韶峰上为民修路的事迹,熊清泉题写了“章公路”三个字,为章纯民树碑立传。刘正则留言称赞:韶峰郁郁,韶水泱泱;阿公风范,主席所倡;阿公楷模,永志芬芳;阿公美德,普化四方。仙女庵“四奇景”更引人入胜。有“亭亭玉立势凌霄,万古清风万古涛,沾得圣朝新雨露,怕人问说六朝豪”的“六朝松”;有“飞来此地几千秋,舵卷帆收去也不,料得苦钱难满载,一船消尽古今愁”的“飞来船”;有“虚心亮节异寻常,志欲圆而行欲方,世态炎凉洋不顾,留真面目寄仙乡”的“四方竹”;还有“白石嶙嶙一派泉,空山涵印月中天,红尖不许丝毫染,流向人间洗劫缘”的“白石泉”……    今日韶峰,没有传说中的满山仙桃,也无“仙境”可觅,如图如画的山光景色会使你迷恋。每当春风拂过,一直到盛夏炎炎,韶峰岭上的杜鹃花(又叫映山红)鲜艳夺目,经久不衰。远远望去,就像碧绿的大海点燃了万点灯火,也仿佛座座山峦在烈火中燃烧。毛岸青、邵华怀念父亲和故乡的名篇就题为《我爱韶山红杜鹃》。走向近处,群峰逶迤起伏,杜鹃花随风起舞,翻滚着红色的波涛,韶峰就像披上了精致的锦缎,绚丽多姿。真是万山红遍,丛林尽染。凡到韶峰游览的客人,少不了采撷几束红村鹃,兴致勃勃地带回家中……    秋天的韶峰,别有一番风味,阵阵凉风把你送上“韶峰耸翠”,远看稻菽千重浪,近看山林似画图,漫山遍野的秋果野菜也会使您陶醉……韶峰不在其高,不在其险,它留下的名胜古迹和繁花似锦的风彩,却可与天下名山媲美!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韶峰就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毛泽东小时候最爱登山。据韶山老人回忆,他少年时代经常和小伙伴们到这里玩,几人人从山脚下排成队,一声号令,争先恐后往上爬,先登上去的为“大哥”。毛泽东年纪小,志气高,从来不甘后人,“大哥”常由他领了。    清人周定宁以诗赞叹:    从来仙境称韶峰,    笔削三山插天空。    天下名山三百六,    此是江南第一仑。    今人吟唱:    青松合抱万千重,    拔地凌云耸太空。    但认此山为绝顶,    未闻他处再高峰。    《登韶峰》诗云:    少年家住露东山,遥望韶峰隔几重。    一度夕阳鸦影乱,半弯残月梦魂通。    万壑云烟来眼底,喜看大地走蛇龙。
  • 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现场教学

    •  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位于湖南省韶山市韶山冲。纪念馆于1963年开始筹建,总面积约8千余平方米,是反映毛泽东生平和光辉业绩的革命纪念馆。馆内依次陈列了全国六大革命纪念地的图片,即韶山、毛泽东故居、上海一大会址、黄洋界、遵义会议旧址,延安、天安门,向人们展示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1964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开放以来已经接待5000余万观众,其中有70多位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有10多万来自世界五大洲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现在,纪念馆已成为全国 100个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已成为千百万人们缅怀毛泽东伟大功绩、领略东方巨人崇高精神风范的理想场所。
推荐讲师
? 在线咨询